罗星派出所:开展打击网络谣言宣传活动[**
为进一步提升广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,罗星派出所民警走进海西幼儿园开展了以“抵制网络谣言,清朗网络空间”为主题的“打谣”宣传进校园活动。[**
活动中,民警通过“以案说法”和现场问答的形式,向同学们介绍了几类在校园里常见的网络谣言,讲述了网络谣言的产生、危害及辨别方法,倡导同学们要文明上网,做到“不信谣、不传谣、不造谣”,自觉成为文明上网的合格网民。此次宣讲活动,让广大师生对网络谣言的危害有了更深一步理解和认识,提升了文明上网的法治观念。
接下来,罗星派出所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“打谣”系列主题宣传活动,携手各界共同营造风清气正、和谐清朗的网络环境。
什么是网络谣言
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(例如微博、国外网站、网络论坛、社交网站、聊天软件等)而散播的谣言没有事实依据带有攻击性,目的性的话语。[/**
谣言散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,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。
常见网络谣言类别
1、网络灾害谣言
捏造某种灾害即将发生的信息,或者捏造、夸大已发生灾害的危害性信息,引起公众恐慌,扰乱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。
2、网络恐怖谣言
指虚构恐怖信息或危害公众安全事件信息,引发公众恐慌,扰乱社会秩序,引起公众对政府管理的不满,影响社会稳定。
3、网络犯罪谣言
指捏造骇人听闻或令人发指的犯罪信息,引起公众愤怒、恐惧,引发公众对政府、政府工作人员或某些群体的不满,同时也影响当事人的声誉,扰乱他们的正常生活。
4、网络食品及产品安全谣言
指捏造或夸大某类食品或产品存在质量问题,引起公众对该类食品或产品的抵制,导致该类食品或产品生产者、销售者损失。
5、网络个人事件谣言
指针对某些个人而编造吸引眼球的虚假信息,侵害当事人隐私,给当事人造成负面影响甚至经济损失。
如何辨别网络谣言
网络谣言具有夸大事件严重性、断章取义、移花接木等特点,如何辨别您所看到的事件是否真实,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判断:
1、文章发布的权威性。注意观察文章结尾是否有署名或标注出处,判断其是否由权威媒体或机构发布,避免被作者主观臆测带偏。
2、内容观点的客观性。阅读时应注意文章是否存在夸大事实、以偏概全、断章取义、极端言论、文不对题等表达方式。
3、浏览页面的健康性。部分平台为吸引关注,将 色 情、浮夸等类型的图片设置为封面,或页面含有大量广告、网络小说链接等不健康内容。